
欢迎您的到来!关注我们,您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评论与分享,体验不一样的互动感受。在这里,我们为您带来丰富的知识与智慧,留下深刻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典故是“安贫乐道”。
【典故出处】
该成语出自《文子上仁》。在这篇经典中,文子向老子提问:“为什么仁义礼等法则不如道德重要呢?”老子回答说,行仁义的人难以将施为广布于天下,因此不如行德,顺应天地间的自然法则。这样,不必有什么作为,万事万物便能自然合于仁义。
【释义】
“安贫乐道”意味着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并仍以信守道义为乐。
【典故详细说明】
《文子》是道家的经典著作。在《上仁》篇章中,文子与老子之间的问答阐述了道家所崇尚的自然无为的哲理。文子指出,圣人应该顺其自然,即使面临贫困,也能坚守天道,不因追求额外的欲望或私利而损害生机,也不会任意索求而违逆正道。这正是道家的中心思想——自然无为。安于现况,即使贫困也能乐于信守正道,便是“安贫乐道”。
【参考词语】
包括好道安贫、守道安贫、安贫守道等,都是对“安贫乐道”的不同表述。
【评注】
宋代苏轼在推荐布衣陈师道时曾说:“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这里的“安贫乐道”核心内涵是守道。因为道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而且可遇不可求。有许多迷雾和困扰,但道是穿越这些迷雾的正理天梯。
【评析】
《孟子滕文公下》中提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进一步从守道的意义方面阐述了做人的道理。我们所处的客观物质世界其实是一层迷障,不让人看到真相,但只要我们心中有正道,就能破除层层迷雾、穿过重重阻隔。正如“朝闻道,夕死可矣”,体现的是对真理和未来的坦然和坚定。
为了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推送,请您关注我们的平台。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