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荔湾区沙面北街73号,这座拥有民国时期历史背景的古老建筑,正是朗泮轩餐厅的所在地。该餐厅由创始人罗朗(Michael Rosenblum)打造,不仅是美食的地,更是文化的交融处。
在过去的几年里,纪录片团队跟随罗朗的脚步,走遍了大半个,记录下了他的美食文化纪录片《厨房里有哲学家》。这部纪录片通过厨师的视角讲述哲学,即将在近期上映。
很多人对罗朗这个外国人能否做出正宗中餐充满好奇。但那些品尝过罗朗菜品的人们,了解到了每道菜背后的故事后,都对他表示敬佩。罗朗对饮食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这体现在他的每一道菜品中。
朗泮轩餐厅不仅仅是一个用餐的地方,它更像是一个博物馆,展示着罗朗的私人收藏。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数百年的茶叶、古董餐具、艺术品和手工地毯。罗朗把自己对于饮食的理解,以及他的经历,都倾注在了朗泮轩。
罗朗的菜贯通了南北的菜系,也打破了中西菜肴的边界。他的菜品不仅是一道道美食,更是他人生故事的缩影。在罗朗看来,每一个厨师做出的菜品都有个人的背景和个性在里面。他强调,他的菜就是他的自传。
最近,朗泮轩推出了一道新的餐后甜品——坛城沙画。这道甜品融合了罗朗的创意和僧人的智慧。他设计了一个坛城的图案,制作了饼模,并花费三天时间将白砂糖染上不同颜色的植物色素,作为原料“沙子”。一幅坛城沙画需要五个小时才能完成。当它被端上餐桌时,罗朗会让客人一起分享这个“艺术品”,然后驱散坛城沙画,让好的寓意顺着水流进身体。
罗朗认为,这道坛城沙画不仅是为了客人而做,更是为了他和他的团队。他强调,在制作的过程中,意义才真正的显现。同样,他的每一道菜的灵感,都来自他游历学习不同传统饮食的经历和感悟。
在罗朗看来,真正的高级食物并不只靠食材的价格去定义。他希望通过食物去重新定义什么是“有价值”。在朗泮轩,他坚持环保和可持续的理念,所有的原材料都坚持自己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对于“fine dining”的刻板印象,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普通且家常的食材,也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佳肴。
罗朗的美食创作有着自己独特的理念。他坚持最传统的选材、加工、烹饪方法论,同时引入现代餐饮的观念去呈现。他把看似普通的食材,通过繁复庄重的制作过程,做得很有“价值”,这更多体现了厨师的价值。
罗朗不仅在寻找乡野独特的烹饪手法,同时也探索出了自己的美食哲学。他把传统的编织工艺融入到菜品中,打造出独特的美食艺术品。他的菜品不仅让人品尝到美味,更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餐的内涵,了解饮食文化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