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小学课本封面从二胎变成三胎的传闻,教育出版社在其官方公众号“教育出版社”发表文章《封面变迁背后的真相?》进行了回应。
随着新学期的到来,中小学生们都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其中,语文课本因其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属性,再次吸引了广大家长们的关注。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一则热议,有家长发现语文课本的封面似乎发生了“新变化”:由之前的二胎家庭变成了三胎家庭,妈妈也不再打扮,头发随意扎起,衣着朴素。爸爸则似乎为了养家糊口而忙于工作,不再有空闲时间下棋。
这一变化迅速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和转发,他们纷纷表示,这是社会热点“三胎”的真实写照。这两个封面分别是统编语文教材的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上册的封面。这位细心的家长通过对比两个年级的教材封面,展现了一场有趣的“找不同”游戏。
真的如网友们所说,封面上的家庭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吗?我们专门采访了统编教材的设计者,为我们揭开教材封面背后的故事。
每当学生们在新学期拿到新课本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教科书的封面。为了让学生和家长更好地识别和使用,统编教材在封面设计上进行了精心的构思。本次设计注重整体性和信息层次的梳理,采用简洁的版面来体现中小学教科书出版的权威性。
封面的设计非常讲究色彩搭配和层次划分。除了插图外,每一个色块和线条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划分学科、年级和统一套书特征的作用。书名的区域、信息区域以及插图区域都有明确的划分,使得整个封面设计既有层次感又富有整体感。设计者在色彩运用上进行了创新,使用色彩来区分不同学科和年级。绿色作为教育的象征贯穿整套教材,而中性灰色底则托起年级信息。书名的边框代表着不同学段的特征,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标识系统。
为了区分不同学科的特点,插图在封面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次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封面插图独立创作,旨在体现传统文化元素。这些插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展示了流动的美丽画面。从风筝、糖葫芦到剪纸、国画写生等,每一册教材都有独特的题材与之对应,让学生在欣赏封面的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景绍宗先生为小学语文教材封面插图执笔,采用传统手绘水彩手法绘制。他的画作造型活泼、细节生动、色彩绚烂,带有浓郁的中俗风格。每一幅画面都为学生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传统文化场景,既让学生感受到画面之美,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内容之美。
这一系列的精心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新学期伊始便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感谢教育出版社为我们带来这样一套精心设计的小学教材。(来源:微信公众号“教育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