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崔颢黄鹤楼古诗,为你深情朗诵,感受诗中千年风韵!

黄鹤楼诗

诗人手执仙人的绿玉枝条,早秋时节来此一游。

宫阙之角为何迟迟未归,黄鹤楼中醉意朦胧无法知晓。

江汉交汇处波光粼粼,晋唐遗迹如今已长满荒草。

平生最钟爱听那长笛之声,激昂裂石穿云,不知从何处传来?

陆游的《黄鹤楼》是一首描写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的景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慨的七言律诗。作为南宋的诗人,陆游的诗作常常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感,这首《黄鹤楼》也不例外。下面从不同角度进行解析:

一、逐句解析及艺术特色

首联: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诗人以仙人的绿玉枝条为伴,早秋时节登楼,营造出一种超脱现实的氛围。

颔联: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通过对比皇宫与黄鹤楼的情境,表达出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无奈。

颈联:江汉交流波浩渺,晋唐遗迹草萋萋。描写江景和历史遗迹,展现自然美景与历史的沧桑。

尾联: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以长笛为象征,抒发个人抱负与家国情怀的交融。

二、艺术手法深入探讨

1. 情景交融:自然景色与诗人情感相互交织,如江景与家国忧愁的结合。

2. 对比手法:运用对比,如“苍龙阙角”与“黄鹤楼”,突出历史的对比与情感的冲突。

3. 典故自然:运用典故如“仙人绿玉枝”、“苍龙阙角”,增加文化底蕴,贴近诗人情感。

4. 以景结情:尾联通过描绘长笛,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结合,意境深远。

三、思想情感的度解读

1. 忧虑家国:对未能收复失地的失望与焦虑贯穿全诗。

2. 历史沧桑:对晋唐遗迹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沉思。

3. 个人抱负与怅惘:长笛的豪情壮志,既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也蕴含了理想难以实现的怅惘。

四、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1. 陆游诗风的代表作:此诗体现了陆游深沉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是其忧国忧民诗风的典型体现。

2. 黄鹤楼题材的经典之作:与崔颢、李白的黄鹤楼诗作并称,各具特色。

3. 对后世的影响:诗中的豪情壮志被后世文人广泛传颂,成为表达情怀的典范。

五、争议与多元解读

1. “苍龙阙角归何晚”的解读争议:有学者认为是批评未能收复失地,也有观点认为是隐晦表达对国运的忧虑。

2. “长笛”的象征意义多元:有解读认为代表高远志向,也有观点认为是家国命运的呼唤。

《黄鹤楼》一诗通过深沉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抒发了陆游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与个人抱负的怅惘。其情景交融、用典自然的手法,使其成为南宋诗歌中的经典之作,令人感慨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