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吃柿子确实容易引发胃部不适,甚至疼痛,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明确的科学道理。柿子里含有一种叫做“单宁酸”的物质,也称为鞣酸,主要存在于柿子的表皮和柿蒂中。当空腹时,胃里胃酸浓度较高,如果此时吃柿子,单宁酸就容易与胃酸发生反应,凝结成不易消化的硬块,医学上称之为“胃柿石”。
这种胃柿石不仅会堵塞消化道,引起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肠梗阻,需要通过手术或其他医疗手段处理。此外,空腹状态下,胃的蠕动减慢,消化功能减弱,这也为胃柿石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因此,为了保护胃肠道健康,避免空腹食用柿子。如果想吃柿子,最好在饭后半小时到一小时,此时胃酸浓度相对较低,消化功能较好,可以减少单宁酸与胃酸反应的机会,从而降低胃柿石的风险。同时,选择成熟度适中的柿子,避免食用过生或过熟、有伤疤的柿子,也可以减少单宁酸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