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不以为然出自哪首诗

不以为然出自哪首诗

林黛玉的诗才在大观园中独树一帜。尽管在《红楼梦》这部文学巨著中的诗词在历史长河中显得平常,但其在文中的运用却精妙绝伦。林黛玉的诗作总是能受到广泛的赞誉,堪称文学中的瑰宝。

林黛玉对诗文的领悟力深得人们赞赏,她教导香菱学诗的“诗论”言简意赅,生动灵活。在林黛玉的悉心指导下,香菱迅速掌握作诗的技巧,佳作频出。

林黛玉认为好诗应该崇尚自然,她特别推崇魏晋时期的诗歌天真烂漫的风格。对于陆游的诗,她虽然承认其写实的能力,但认为自陆游之后,宋诗逐渐失去原有的韵味,变得过于匠气。

除了陆游,林黛玉还明确表示了对李商隐的不喜欢,唯独对“留得残荷听雨声”这句诗尚存好感。

这种不喜欢并不是因为林黛玉的骄傲自大,而是每个读书人的喜好不同。正如《红楼梦》中的人物各有拥趸,有人喜欢黛玉,也有人批评黛玉,泾渭分明。

林黛玉对李商隐的不认可,并非因为认为李商隐的诗不好或者比自己差,而是因为两者有着类似的人生经历让林黛玉产生了共鸣。

在《红楼梦》中,陆游的诗词被引用和创作时,背后的典故是解读的重要部分。比如陆游的《钗头凤》,被一些人诟病为因母亲之命而放弃妻子。这不正是林黛玉面对王夫人的压力,推动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合的现实反映吗?薛宝钗的诗风有陆游的影子,这也是林黛玉对其不以为然的原因之一。

李商隐的诗才卓越,被誉为大唐诗坛的最后一抹荣光。他的诗并非不好或不合林黛玉的口味,而是与林黛玉的人生经历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李商隐从小便承担起家庭重担,仕途坎坷,人生充满挑战。

他的表叔崔戎待他如同己出,然而崔戎的离世让李商隐再次陷入迷茫。离开表叔家后,他借宿在一户人家,时值深秋,窗外的雨打枯荷声让他想起分离的亲人和无常的人生,于是写下《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其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被林黛玉所引用,她将其中的“枯”字改为“残”,更贴近她当时的人生处境。

林黛玉说“留得残荷听雨声”,暗示了她对李商隐的复杂情感。虽然她不喜欢李商隐,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的人生经历相互映照。如同李商隐离开崔家、前途未卜的境况与林黛玉日后的远嫁异国、与贾宝玉分别的命运相似。曹雪芹通过借用这个典故,展现了林黛玉远嫁路上的凄苦心境。不同的是,李商隐的人生还有二十多年的岁月等待他去探索,而林黛玉远嫁后却迅速泪尽而亡,与贾宝玉的分别成为永别。她的不甘心、无奈和遗憾都倾注在了这句诗中。以上解读仅基于《红楼梦》80回本。 插图来源于清代画家孙温绘制的《绘全本红楼梦》。


不以为然出自哪首诗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