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有志”青年和“伟大”的志向?他们或许是利用风洞技术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高校教师,也可能是突破自我、在国际赛场上获奖的运动员。又或者是坚持音乐梦想、进行艺术创新的说唱歌手,以及用声音重构世界、激励年轻人的拟音师。甚至包括那些通过刻苦学习,逆袭进入顶尖学府的“寒门学子”。
在新京报联合高途教育集团和高途公益会与8位“有志青年”展开的对话中,我们了解到他们眼中的成功和未来的多元可能性。这些青年代表,身处不同领域,却都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成功的多元形态。
游泳运动员触壁时的水花、说唱表演现场的氛围、考研老师的线上课堂……视频中,这些精彩的瞬间让人振奋。其中的8位青年代表,如余依婷、、赵海生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杰出成就,面对挫折毫不畏惧。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告诉同龄人,在这个时代,只要怀抱志向,在任何领域都有实现梦想的机会。
,北京交通大学风洞实验室,他的团队被称为冬奥会中的“驭风人”,在冬奥会的举办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对于青年学子的理解和期许是,“青年代表新生的力量,只要老师们进行合适的引导,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成果。”
而杨素秋,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也是《世上为什么要有图书馆》一书的作者,她分享了自己的事业志向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她坦言,新时代的青年人不愿随波逐流,而是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有志青年”们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赛道。余依婷回忆自己的运动生涯,认为如果不曾如此努力,不珍惜自己的天赋,就不会有如今的成绩。,一名国潮设计师,他用自己创作的精潮服饰,鼓励青年人突破传统评价体系的束缚,制定自己的赛道标准。拟音师王磊也是跨界领域的代表,他凭借为电影《哪吒2》拟音而被大众关注。作为职业规划专家的丁爽,从业多年帮助无数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韩孟伯,一名北大学子,分享了自己从普通家庭走进北大燕园的奋斗历程。他说:“青春是奋斗最靓丽的底色,怀揣梦想而不断前进就是‘有志青年’。”
新京报联合高途集团推出的“五四”青年节特别策划,通过真实人物故事展现“志”的多元形态。此次采访以“青年不设限”为核心,传递“理想需以行动践行”的精神力量,助力青年探索人生可能性。这些“有志青年”的故事告诉我们:青春是怀揣梦想并不断前进的时光,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