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天净沙秋思的意象的作用

天净沙秋思的意象的作用

马致远是元朝的一位杰出的曲作家,年轻时怀抱功名理想,但因元朝的影响,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他流浪于四方,经历过生活的困顿与挫折,在这羁旅的过程中,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与唐诗宋词一样优美。它可合乐,是一种音乐文学,也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新诗体。因其篇幅短小,又被称为小令。

马致远的这首小令,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更表达了羁旅中的忧愁情感。由于意象的强烈堆砌,引起了人们的共鸣,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这首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五句话,十个意象的叠加,意境深远。元代文学家周德清对此小令评价极高,称其为“元人之冠”。而清代学者王国维则认为,此小令中的景色描述实际上是对情感的表达,“一切景语皆情语”,深得唐人绝句的精髓。

小令中的景象描绘,如藤、树、乌鸦、石桥等,虽然只是名词的堆砌,却意境深远。夕阳下,瘦马在古道上行走,游子孤独寂寞,漂泊在遥远的异乡,令人感到一阵心酸。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让人感受到山林荒野的秋色,而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则给人带来一丝温暖和人间烟火的气息。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则描绘了游子的孤独和疲惫。第四句“夕阳西下”,将前面的意象全部串联起来,为最后的抒情铺垫。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游子的悲秋之情。

《天净沙秋思》写悲秋非常成功。马致远在这首小令中运用了十个意象的重叠堆砌,展现出了秋天的萧瑟和人的孤独。这种表现手法是马致远首创的,因此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从诗经楚辞时始,悲秋一直是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无论是宋玉、杜甫还是马致远,他们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通过悲秋来表达世事沧桑和人生际遇的手法都是相通的。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天净沙秋思》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极高的评价,也在音乐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作为一首音乐文学,它与诗词一样具有韵律美感和音乐性。它的旋律悠扬动听,情感真挚动人,流传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传唱。这也证明了马致远在文学创作和音乐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底。


天净沙秋思的意象的作用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