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

东山再起这个词里的东山,其实指的是东晋时期谢安隐居的地方,后来比喻失势后重新得势。

“东山再起”这个成语,其“东山”并非指东边的山,而是有着特定的历史典故。它源自东晋时期的名相谢安。谢安原本有出色的才华和抱负,但在年轻时就曾隐居在会稽的东山,过着闲适的生活,一隐就是十几年。当时人们认为他有“终老东山”的打算,即打算在东山过完一生,不再出仕。

然而,时局的变化和个人责任的召唤,促使谢安最终放弃了隐居生活,出山为政。他辅佐晋孝武帝,成功平定了“王敦之乱”,并在之后主持朝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东晋朝廷一度出现中兴的局面。谢安在辞官后,再次回到东山隐居,百姓们无不赞叹他“功成身退”的智慧。

因此,“东山再起”这个成语,正是从谢安的这段经历中引申而来,用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获得地位、声望或机会,再次施展才华。它不仅蕴含着对个人命运的转折和逆袭的赞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功成身退和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这个成语至今仍在人们口中流传,成为形容人生起伏和奋斗历程的经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