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都说上海人过年不吃饺子,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上海人过年会吃一种特殊的饺子,虽然不是主食,但家家户户都会品尝。这种饺子,你猜对了,就是蛋饺。
在上海人的记忆中,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亲手制作蛋饺。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就负责家里的蛋饺制作工作。制作蛋饺的过程被称为“搨蛋饺”,这个词在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含义。我们常说“摊床摊被头”,用“摊”,而在做蛋饺时,我们却用“搨”,这是因为上海人对动词的使用特别讲究。
制作蛋饺的过程并不简单。首先要用猪厚膘在汤勺上抹一抹,然后舀入蛋液。将汤勺放在火上,手腕轻轻转动,一张蛋皮就制作完成了。接着,放入肉馅,用筷子将蛋皮折叠起来,一只蛋饺就完成了。刚开始的几张蛋皮可能会因为技术不熟练而破裂,但这正是孩子们最期待的,因为我们可以品尝这些不完美的蛋皮。
虽然北方人在过年时喜欢吃水饺,而上海人则更偏爱蛋饺。年夜饭上,蛋饺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各种肉圆、鱼圆、爆鱼等食材,虽然现在有些已经不再是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但蛋饺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
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人再自家制作蛋饺了。但超市里各种品牌的蛋饺琳琅满目,选择余地很大。除了蛋饺,上海人家过年还有一道传统的菜——水笋拷肉。虽然这道菜最近两年见得少了,但在过去,它可是过年必备的一道菜。
除了这些,当年的汤团也是一件费工费力的事情。要磨水磨粉、做黑洋酥馅心。弄堂里的大户人家有大石磨,平时放在墙角,过年时就会派上用场。小户人家还要借大户人家的磨来使用。
这个春节,不管大家吃了什么饺子、圆子、水笋拷肉,只要和家人一起,都是浓浓的年味。不管是几零后,过年都和吃息息相关。你家餐桌上还有什么过年必吃的菜吗?快来和我们留言互动吧!
往期回顾:
上海爷叔讲述上海人的小年夜习俗、老底子上海人过小年的传统和食物、上海话里的“阿”字大有讲究、上海话中“晚”的读音、“筷子”等日常用品在上海话中的读法等等。这些有趣的上海话话题都在我们的节目中有所涉及。如果你对这些话题感兴趣,不妨点击下方链接一探究竟。我们也欢迎大家留言分享自己家的过年习俗和必吃菜品,让我们一起感受浓浓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