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入腊月,就像奏响了新年的序曲,小年的到来则是新春开幕前的最后一抹音符。它的短暂而优美,满载着喜气和浓浓的年味儿。
随着小年的脚步渐近,我们可以掰着手指,静候新春的到来。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在紧张地做着过年的最后准备。
关于小年的起源,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据说灶王爷原本是平民张生,因生活、败尽家业,最终沦落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前妻郭丁香家,深感羞愧,于是钻入灶锅底下烧死。
玉帝感念他的回头浪子之心,并未彻底绝望,因此封他为灶王。他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人间事务,至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人们因此敬畏灶王爷,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人间情况,于是在民间形成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在小年这一天,民间有祭灶的习俗。人们相信灶王爷会在这天上天向玉帝汇报家人的善恶,因此人们会在灶王像前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等物品,以祈求灶王爷的庇佑。其中,后三样是灶王的坐骑备料。人们还会把关东糖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他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祭灶风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灶君已成为民间尊崇的大神。随着历史的发展,灶君的形象和地位也逐渐演变。现在民间供奉的灶君神像多为一对老夫妇并坐,或是一男两女并坐。
祭灶时,神像贴在锅灶旁边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祭灶仪程结束后,人们会将灶君神像烧掉,等到除夕再设新神像。
小年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在北方,人们习惯在小年晚上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还有吃麻糖的习俗。麻糖是一种麦芽糖,拉制成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则叫做“糖瓜”。吃麻糖的目的是为了让灶神的嘴巴被糖粘住,不能向天帝报告人间的奢华情景,以免得爱吃喝的人们受到处罚。
除了上述习俗,小年还有吃粘糕、米饼、火烧以及爆米花糖等食俗。
随着小年的到来,距离除夕只剩一周的时间。在外地工作的人们纷纷踏上回家的路,期待与亲人团聚。城市街道越来越冷清,而乡下小路则越来越热闹。小年的钟声已经敲响,团圆的喜气正催促着我们早日走向家的方向。
好好期待与故人的重逢吧,分享往事、展望未来。小年已至,新春不远。愿你穿过人山人海,跨过山川河流,找到回家的路。与亲人团聚的那一刻,将是你最温馨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