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阿方,一名热衷美食的营养师,善于探索如何品味美食而不致发胖。最近,同事张婷的变化令我眼前一亮。这位会计岗位上的她,在短短半年内成功地减轻了体重,无需代餐与健身卡,甚至还在办公室每周品尝美味的螺蛳粉。
原先的张婷喜欢在下午茶时间品尝奶茶与蛋挞,晚上追剧时更是必备瓜子。一次出差因忘记携带零食,她不得不从早到晚只吃正餐,令人惊讶的是,回家后体重竟然减轻了。这次经历让她开始尝试每天固定有段时间不吃东西,惊喜的是吃火锅体重也能稳步下降。
她的独特秘诀在于找准不饿的时间段。她开始尝试调整饮食习惯,探索最适合自己的空腹时间段。最初试过晚上八点后不吃,但睡前饥饿感强烈。后来她调整为早餐在早上八点进食,晚餐在晚六点半前结束,为自己留出十六小时的空腹期。实践发现,只要晚餐后不再摄入零食,第二天的饥饿感反而让她觉得早餐更加美味。
张婷的饮食原则之一是饭菜要足量才能抗饿。在食堂,她通常选择两荤一素的组合,并首先吃完整盘的青菜。在享受披萨这样的美食时,她会先吃蔬菜沙拉和烤鸡胸肉,最后只品尝一小部分主食。她的理念是:“让肚子充满实质性的食物,自然就不会被油腻所诱惑。”
办公室中她也备有顶饿的小零食。抽屉里常有的独立包装的烤虾仁和即食鸡胸肉。一旦错过正餐,她会选择更加营养的食物来充饥,如奶粉配白煮蛋,能让她撑到晚餐而不感饥饿。
张婷相信“饿劲儿熬过就没了”。她曾经历过加班至晚八点半才吃晚饭的困境,整夜因饥饿反酸而无法安睡。但现在她坚持在固定的时间进食,即使睡前稍感饥饿,也能让她睡得更安稳。
对于体重的波动,她保持着坦然的态度。每月五号早晨称重时,即使聚餐后体重有所增加,她也不会慌张。春节期间的连续大餐过后,体重也会自然回到原点。现在的她懂得在美食与健康之间寻找平衡,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忘身体的健康。
这些习惯开始时可能需要刻意坚持,但两个月后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本能反应。调整饮食习惯的过程就像给手机充电,快速充电可能会伤害电池,而慢速充电则能让手机更持久地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