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法制日报前沿观察
如果你有一个机会,仅需投入一点点,就可能享受到超乎想象的幸运体验,你会尝试吗?
近期,一种名为“幸运盒子”的自动售卖机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各大商场崭露头角。据商家宣传,消费者只需支付30元,扫描二维码,就有可能赢取平板、手机等大奖。商家承诺,“幸运盒子”内的每一件商品价值都大于等于30元。
“幸运盒子”以其新颖的形式和诱人的奖品,已经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机器,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追捧。
经过我们的深度调查,事情似乎并不如商家宣传的那么美好。
“幸运盒子”中的商品并非如宣传所说都是高价值商品。实际上,大多数消费者抽中的都是普通商品,如洗面奶、耳机和充电器等,甚至有些商品是未知品牌,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期待的大奖实际上是非常稀有的。
商家的宣传方式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扫码抽大奖”的字眼最为醒目,而关于商品的实际价值以及中奖概率的信息却以极小的字体呈现,甚至可能被消费者忽略。这种宣传方式容易使消费者误以为只要扫码支付就能获得大奖,而实际上这只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
“幸运盒子”的商品成本远低于售价。据我们了解,一个“幸运盒子”的成本甚至低于15元,但商家的售价却是30元。这种虚高的价格承诺显然难以兑现,消费者想要获得价值30元以上的商品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幸运盒子”市场上还存在三无产品等乱象。有些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没有任何生产信息,如生产厂家、产品合格证等,这些都是不合格的产品,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我们的调查还发现,“幸运盒子”的盈利模式并非如商家所言。实际上,商家主要是通过销售商品来获取利润,而不是通过机器月租。商家的加盟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谨慎考虑。
“幸运盒子”这种新零售商业模式虽然新颖,但存在很多问题。商家对消费者的误导、虚高的商品价格、以及三无产品的存在,都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在面对这种新型的售卖方式时,需要保持警惕,理性消费。有关部门也应当对此类行为进行监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