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科技领域的热门焦点无疑是人工智能。要谈论人工智能领域如何迅速崭露头角,那么答案便是开设相关课程,教授人工智能技能。近年来,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职业的应运而生,相关技能与人才培训市场也变得愈发火热,就连小学阶段都开始引入人工智能课程。
数据表明,截至2024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已达到惊人的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普及和爆发式增长,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上升。这样的趋势让许多培训机构发现了商机,纷纷推出各种AI课程,声称能够帮助学员实现“AI技能变现”,甚至承诺“包就业”或提供高薪工作机会。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乐观。
当前的人工智能培训市场泥沙俱下,许多机构推出的课程并不具备真正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有些机构的老师对培训内容也仅仅是略知一二,却仍然传授给学员,这不仅耽误了学员的时间,还可能误导学员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一些培训机构承诺提供就业服务,实则存在诸多套路,无法真正解决学员的就业问题。市场上还存在一些涉嫌虚假宣传、消费欺诈的培训机构,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为过热的人工智能培训行业降温,并加强监管和教育培训行业的合规化。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和企业正在携手探索AI通识教育的道路,共同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为“AI+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培训机构在教材、师资、培养路径等方面的合规化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仅靠这些还不够,还需要对自称“AI导师”的人员进行严格监管,加大对不良培训机构的打击力度,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
网络平台也需要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不能因追求利益而失去底线。消费者也需要保持警惕,理性消费。在选择AI培训机构时,要谨慎选择真正有资质、有实力的机构。毕竟在人工智能领域,找到真正懂行的老师至关重要。我们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专家,因为术业有专攻,真正的专家是在其专业领域内有所建树的人。
《第一现场》特约评论员:洪涛 阐述的观点与看法仅供参考借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