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过毛笔字或画的人都会知道一种深受书画界喜爱的独特纸品——宣纸。宣纸,又被称为“泾县纸”,因其始于唐代并产于泾县而得名。在2002年正式确认安徽省宣城泾县为宣纸的原产地。
宣纸在书画、装裱、拓片、水印等艺术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得益于它优秀的润墨性、易于保存、不变形、不褪色和防虫蛀等特点,宣纸因此被誉为“纸寿千年”。而要生产这样的高级纸品,自然需要特殊的原料植物。
青檀,这种高大的落叶乔木,便是宣纸制作的关键。传说在东汉时期,宣州人受到青檀的启发,经过反复尝试,最终成功造出了宣纸。青檀的树皮是制作宣纸的主要原料,其独特的纤维结构赋予了宣纸优良的品质。
青檀是一种榆科植物,高度可达20米以上,胸径可达1米。它的树皮呈灰色,以不规则的长片状剥落,果实带有翅膀,成熟时能够随风飘散。除了作为造纸的原料,青檀的木材坚硬细腻,适用于农具、车轴、家具和建筑等方面。青檀的树形优美,也适合作为行道树和观赏树。
那么,古代是如何造纸的呢?了解宣纸的主要原料后,我们可以一探究竟。古代造纸术大致分为五个步骤:首先是斩竹漂塘,将竹子砍下并切碎,然后浸泡在水中,使其纤维软化。接下来是煮楔足火,通过加热使碎料煮烂,分离出纤维。然后是荡料入帘,将煮烂的碎料过滤水分,形成纸膜。之后是覆帘压纸,将纸膜压平并排除多余水分。最后是透火焙干,将纸膜烘干,完成纸张的制作。
宣纸是纸的代表品种,其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青檀作为宣纸的灵魂,在自然界的漫长演化中独具特色。除了造纸,青檀还有其他的用途,展现出了它的多重价值。想要了解更多科学知识,探索更多有趣内容,就快来关注知力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