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荧惑,实际上就是太阳系中的火星。而“心”则是心宿,属于东方青龙七宿中的一宿。之前我们已经详细讲述过。
所谓的“守”,是东方星占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当行星在星宿中停留不动,即为“居之不去曰守”,其停留时间通常以三十天为最短周期。这涉及到行星逆行的概念,通俗来说,就是从地球上观测,火星在某段时间内似乎静止不动。
“荧惑守心”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的是火星在心宿中停留时间较长的情况。
东方星占学是通过观察行星、三垣二十八星宿以及外星官的运行关系,来预测吉凶和重大事件的决策。
历史上关于“荧惑守心”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当时,火星侵入心宿,秦始皇遭遇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真实事件,如陨星坠落、百姓诅咒等。秦始皇对此深感忧虑,却查无实据,最后只能通过来平息心中的不安。
不仅在古代,“荧惑守心”的天象也出现在西汉末年。占星官向皇帝预警将有灾祸,并找到了一个替大臣,引发了一系列的事件。这显示了古人对天象的和对其的重视程度。
“荧惑守心”似乎对大人物的去世有着惊人的预示准确性。例如,1843年出现“荧惑守心”天象,1844年卡尔十四世去世;1764年出现天象,1765年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去世;甚至在皇太极和大明崇祯皇帝等历史人物的重要时刻也出现了这样的天象。这些事件都显示出了古人对天文的崇敬和敬畏之情。然而我们要明确一点:古代星占学并非科学预测手段,而是的一种表现方式。对于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应该理性看待这些历史现象和文化传统。同时也要注意天文学的用途和价值所在,特别是其在科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天文知识我们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和尊重传统天文学对人类文化历史的重要贡献并欣赏天文学之美丽和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开拓我们的视野和认知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