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白纸,几笔勾勒;色彩斑斓,用心绘就。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诗词的魅力如同阳春白雪,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南京市瑞金路小学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领略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特别策划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在这个暑假里,学校三、四、五年级的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诠释经典古诗词的意境。孩子们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简直是美的化身!
编辑和记者记录下这些独特的解读。
《回乡偶书》的别样解读
朱思雨同学将《回乡偶书》中的思乡之情,通过一幅画巧妙地展现出来。画中的一位老者和一位稚童,其实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段的穿越。这种独特的创意,源于朱思雨同学身边一位亲戚的真实经历。这位亲戚年少时离家打拼,多年后回到家乡,让人感叹岁月的无情。朱思雨同学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当下幸福生活的感恩。
诗与画的完美结合
古语有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南京市瑞金路小学,孩子们完美诠释了这一理念。郭清予同学先作画再作诗,将鸡鸣寺的典雅与神秘感通过画作展现出来,并配以清朝王士祯的诗词,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中。潘若瑜同学则用画笔将江南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叹少年笔下的江南真美。
多元化的作业获得家长点赞
这种特殊的作业形式得到了家长们的热烈赞扬。家长们认为,这样的作业不仅能让孩子了解诗词文化,还能拓展孩子的知识面。潘若瑜的妈妈发现,孩子在参与活动后更加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而学校老师们的初衷也是希望通过这种多元化的作业形式,让孩子们在兴趣中学习,感悟经典文化,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南京市瑞金路小学通过让孩子们为古诗词作画的方式,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还让他们通过诗歌传达出别样的见解。这样的活动真是让人赞不绝口!
来源:紫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