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牙破琴绝弦的故事在可谓家喻户晓。伯牙生活在战国时期,大约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代。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伯牙弹琴,钟子期聆听。伯牙开始弹奏时,心中想着雄伟的太山,钟子期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就像巍峨的太山一样壮美。’过了一会儿,伯牙又弹奏出流水的声音,钟子期又赞叹道:‘你弹得太妙了,犹如汹涌的流水一般动人。’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因为他认为世上再无知音。这个故事还被记载在《列子汤问》、《荀子》、《韩诗外传》等多部史籍中。”
伯牙的琴艺自成一体,这在《乐府题解》中有详细的记载:“成连擅长弹琴,伯牙向他学习,三年学成但尚未达到精妙之境。成连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在海中,他的琴声能感动人心。’于是他们来到蓬莱山,成连说:‘我将迎接我的老师。’说完刺船入海,过了很久都没回来。伯牙只听到海水汹涌、山林寂静、群鸟悲号的声音,心中感慨万千,于是抚琴唱歌。曲终,成连回来,伯牙从此成为天下妙手,这首曲子被称为《水仙操》。这段故事相传是东汉蔡邕在《琴操》中的佚文,与伯牙生活的时代比较接近,是较为可信的记录。”
在伯牙即兴创作的琴曲中,《高山流水》是最著名的两首。明代《神奇秘谱》记载:“这两首曲子本为一曲,后来分为两曲。到了唐代,它们被分为两曲但没有分段。到了宋代,《高山》被分为四段,《流水》被分为八段。”这表明这两首曲子是非常古老的琴曲。现在流传甚广的《流水》虽然有三十多种传谱,但其主题或旋律却是非常相似的。这也证明了它们的形成确实有一定的依据。
令人惊奇的是,在一九七七年八月二十日,发射的两艘宇宙飞船上携带的唱片中录入了的琴曲《流水》。国外推荐《流水》的专家认为它“足以代表”,它所描述的“是人的意识与宇宙的交融”。在这广袤的宇宙中,寻找知音确实是一件难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