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璟璟观点分享
如今,老师随意分享师生互动画面,学生根据剧本演绎“校园日常”,以教室为背景的短视频泛滥。近期,通过搜索“师生日常”、“校园生活”等关键词,不难发现许多标注为老师身份的博主分享学生出镜的短视频和教室监控视频,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所有阶段。在这个短视频风靡的时代,校园也悄然被卷入流量漩涡。
关于“校园类短视频”,虽然此前已有许多备受争议的案例,但其中的创作主体主要还是教师和学生。所谓的“创作”,其形式多种多样,既包括随拍、记录、分享,也包括走剧本、摆拍等。在很多短视频中,教师和学生们轮流上阵,竞相展示,虽然场景是校园,身份是师生,但表达方式、做号思路却非常“社会化”。
在短视频领域,教师一直是重要的参与者,过去主要是幼师,展示天真烂漫、甜美活泼的形象,并交流幼教经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也加入了短视频的行列。其中一些人走专业路线,以教学经验、学科辅导来吸引关注,设立“名师”人设。但更多的人则选择走“泛生活博主”的路线,他们的生活轨迹与学校场景紧密相连,因此其内容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对“校园”的再发现、再加工、再塑造。
中小学校园生活通常是按部就班、平平无奇的,很难激起流量的波澜。为了吸引眼球,某些教师博主会挖空心思,制造话题。他们的“作品”更像是对校园的“再造”,为了拍摄视频,有时会引导学生配合做一些“互动”、说台词、制造效果。这种短视频文化或短视频式思维,正在冲击校园原有的秩序、传统和价值系统。虽然教师博主做号是个人行为,但他们言传身教所传递的影响已经构成了“短视频教育进课堂”的现象。
现代校园教育以学科知识为主体,兼顾德育、美育、体育等多种方面,每个部分都有相应的课程设计或活动安排。在校园成为短视频流量“秀场”的背景下,如果学校放任某些教师的不当行为,校园教育可能会被掺杂私货、被杂念污染,最终对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我们必须重视这一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