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到千百年的传统观念和礼教束缚,许多人认为孩子阅历浅、见识少、不成熟,因此形成了“大人说话小孩子听”的观念。许多家长不允许孩子与自己争辩,坚持“父母之命”的原则,孩子只能顺从,否则就会被视为叛逆。
但实际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争辩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争辩是各持己见,通过辩论来寻求真理的过程。这种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沟通,通过争辩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
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和心理专家认为,能够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变得更加自信、有创造力,并且更善于合作。汉堡的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博士表示:“隔代人之间的争辩是下一代成长的重要一步。”
这种争辩对孩子的成长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它有助于孩子明确自己的界限和能力范围。例如,当父母规定“吃完饭再去做其他事情”时,孩子的反驳实际上是在探索自己的能力和界限。与父母争辩可以让孩子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位置。
争辩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己的意志。法斯说:“争执能帮助儿童变得自信和独立。在对抗中,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贯彻自己的意志。”争辩也让孩子意识到父母并非总是正确的。
争辩还可以视为应付冲突的训练。例如,当安格拉想学骑马但妈妈反对时,她们之间的争论让孩子学习到如何面对和处理冲突。这种经验对孩子未来的工作和人际关系处理非常重要。
争辩也可以被视为爱的表达。当孩子与父母争辩时,实际上是在向对方表达自己对对方的重要性。孩子与父母的争辩并不是坏事,反而有其独特的益处。
经过心理学家的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在反抗期,能同父母进行真正争辩的孩子,未来会更为自信且富有创造力。这样的争辩至少有两方面的益处:一是刺激智力的发展。孩子与父母争辩是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参与意识的觉醒。在争论中,孩子需要运用自己的词汇和逻辑来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将极大地刺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通过争辩,孩子可以学习到争论的逻辑技巧,这对他们未来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