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立秋节气古诗的写作背景

立秋节气古诗的写作背景

点击播放视频

立秋,是秋天的初识,是季节更迭的标记。古人称之为“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立秋之时,秋季正式开始,禾谷成熟,满目金黄。《历书》有言,斗指西南,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此时便是谷熟之际。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描述,立秋当日,宫廷的太史官会在梧桐树下守候。当风起叶落时,他们会高声报时,宣告秋天的到来。这便是古代的“报秋”仪式。

立秋对农事活动有着深远的影响,象征着丰收的季节已经到来。诗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出秋天的丰收景象。虽然立秋尚未出暑,有“秋后一伏”“秋老虎”之说,但凉风已至,秋意渐浓。王维的诗中,“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正是这秋意渐浓的最好写照。

立秋的节气之美,明净澄澈。刘禹锡在《秋词》中赞美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描绘了秋天独特的韵味和美景。

节气三候:

一候凉风至,立秋之后,凉风习习,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

二候白露生,随着昼夜温差变大,清晨大地上会出现雾气,植物叶片上也会凝结露珠。

三候寒蝉鸣,立秋时节,寒蝉在树枝上感受到阴气的来临而鸣叫。

节气习俗:

立秋戴楸叶,古人会在立秋这天戴楸叶,鬓发之间簪插楸叶,寓意迎秋之意,也祈求一秋安康。

秋社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是秋社日,人们会酬谢社神,庆祝丰收。

咬秋、啃秋,立秋时节,人们会吃瓜果,称之为“咬秋”或“啃秋”,相传可以祛暑气,避免痢疾。

贴秋膘,夏季人们常常食欲不振,立秋后食欲逐渐旺盛,为了补充能量准备过冬,称之为“贴秋膘”。

晒秋是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在我国部分地区,村民们会在房前屋后及自家屋顶晾晒农作物,展示丰收的喜悦。

本期福利:《人间好时节丨立秋》手机壁纸已为您准备妥当,长按即可保存。感谢各位观众的观看与支持!感谢专家顾问丁乐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快来和我们一起分享这个美丽的立秋时刻吧!


立秋节气古诗的写作背景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