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安全问题,自来水泡茶的风险相较于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而言仍然相对较小。对于城镇的居民来说,自来水是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从洗漱到烹饪都离不开它。自来水中为了保证水质添加的消毒剂使得其成分相对复杂。许多家庭会选择将自来水煮沸后饮用,以减少余氯和未杀死的微生物等。
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泡茶过程中,自来水中的消毒剂可能会与茶产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未知的消毒副产物,从而带来一定的风险。这项研究通过对比自来水泡茶、超纯水泡茶以及模拟自来水泡茶的实验,发现茶水中的消毒副产物含量比自来水本身要低,但其中存在未知的卤化消毒副产物。这些卤化物中,大部分是自来水中的余氯与茶多酚等产生的化学反应所致。
参与研究的苏珊理查森教授强调,尽管存在未知风险,但相比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自来水泡茶的风险仍然是较小的。瓶装水的消毒方式与自来水不同,成分更为简单,是一个更为安全的泡茶用水选择。柠檬富含维生素C,有研究发现在自来水中加入柠檬可以降低消毒副产物的浓度和毒性带来的健康风险。
除了自来水泡茶的研究外,苏珊理查森教授还关注饮用水成分的研究,致力于识别饮用水中的新型消毒副产物的形成机制。她提醒个人在使用自来水时,无法控制整个输水系统的建设和质量,因此应有水质监测意识,并采取一些措施降低自来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
最新研究的第一作者李加付学者建议,除了关注茶水中的未知物质,冲泡婴儿奶粉时也应尽量避免使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本身就带有消毒副产物,虽然烧降低一部分,但剩余的量仍然较多。婴儿相对于更为敏感,使用自来水冲泡奶粉可能会生成毒性更大的含氮消毒副产物。
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水质和消毒剂的常规评价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以及消毒剂在出水厂和管网末梢的最低余量等。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不同地区的水质、水厂工艺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出厂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浓度和余氯状况也各不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