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上最早的恐龙出现在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那时,地球的大部分疆域上遍布恐龙的足迹,包括陆地上的、空中的和浅水的环境。在那个生物种类繁多的时代,地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大约在经历了约一亿六千万年(即大约距今约六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仿佛它们未曾存在过一样。之所以认为恐龙是在六千万年前灭绝的,是因为至今科学家们尚未发现任何一块年龄小于六千万年的恐龙化石。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尽管有许多假设,例如传染病爆发、大规模的火山活动、气候变化等,但最新的科学研究倾向于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陨石撞击地球导致的灾难性后果。那么一颗陨石是如何让全球的恐龙灭绝的呢?那次撞击后地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
关于陨石撞击地球的证据:
陨石撞击地球后的恐怖景象:
虽然从表面上看,撞击范围似乎只局限在一个大坑内,但撞击后的连锁反应却足以改变整个地球的命运。撞击瞬间引发巨大的海啸和地面上的高温高压环境使得岩石迅速熔化形成玻璃球。这些玻璃球在空中飘浮后落到地面和海洋中,导致大量生物死亡。科学家们在北达科他州的荒漠中发现的鱼类化石就是最好的证据之一。这些化石中的鱼类体内嵌入了许多玻璃颗粒,这些正是陨石撞击地球后的产物。撞击的能量足以使数十万立方公里的岩石熔化并升入大气层。当它们再次落回地面时,速度和力量极大,给地面生物带来极大的伤害。这种直接的物理伤害导致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而更糟糕的是,撞击还引发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崩溃。科学家们在全球白垩纪和古近纪的地层交界处发现了燃烧的碳层以及岩层的进一步燃烧产生的第二层碳层沉积。这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森林火灾同时发生并持续较长时间。这些火灾导致植物的大量死亡和生态系统的崩溃,进而导致恐龙的灭绝。而一些体型较小的哺乳动物则在这场灾难中幸存下来并逐渐演化成现今的各类生物形态包括人类。因此对于我们而言这场灾难究竟是我们的幸运还是不幸尚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