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取巧”这个词,本身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通常用来批评那些不按规矩出牌、走捷径、甚至钻空子的人或行为。它暗示着一种缺乏诚信、不劳而获、急功近利的态度,往往与道德和公平竞争的原则相悖。从这个角度看,它绝对属于批评的范畴。
然而,在特定的语境下,如果“投机取巧”指的是善于发现规律、利用信息差或规则漏洞,以更聪明、更高效的方式达成目标,而非通过不正当手段欺骗或损害他人利益,那么它或许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策略”或“技巧”,甚至带有几分“聪明”的意味。比如,在游戏中寻找最优策略,或者在有限的条件下巧妙地解决问题,这可以被视为一种智慧的表现。
但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明确,“投机取巧”的核心仍然是“取巧”,即绕过常规或困难。因此,它很难被真正地“夸奖”。真正的夸奖通常是基于努力、才华、品德等值得赞扬的品质。而“投机取巧”所赞扬的“聪明”,往往是以牺牲原则或长远发展为代价的,是不可取的。
总而言之,“投机取巧”更多地被视为一种批评,因为它常常与不道德、不公平相关联。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且行为本身不涉及欺骗或损害他人,我们或许可以将其视为一种高效的策略,但绝不能因此将其等同于值得赞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