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白头搔更短是什么诗

白头搔更短是什么诗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面临着头顶逐渐后移的发际线问题。这一现象,实际上并非现代独有。在古代,同样存在着脱发问题,其中不乏一些著名人物。

说到古代最有名的脱发人士,不得不提西汉权臣王莽。王莽因头顶秃发而为人所知,这在当时的文献中有所记载。《晋书舆服志》描述了王莽的这一特征:“王莽顶秃,又加其屋也。”为了掩盖脱发,王莽特意在头上戴了一种特殊的头饰,这种头饰后来逐渐演变为后世的帽子。

唐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中,也有不少脱发者。他们的诗作中充满了对脱发的无奈与叹息。例如杜甫在《春望》中写道:“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头发掉落严重,连簪子都插不住。刘禹锡也在信中向白居易倾诉自己的脱发烦恼:“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白居易在诗中多次表达自己对脱发的无奈和困扰。他们都是在中年之后开始脱发,虽感困扰但也无奈接受。

为了解决脱发问题,古人曾采用多种方法。除了戴帽子之外,还相传有用真人的头发编成头套戴在头上的方法。《诗经》中提到的“鬒发如云,不屑髢也”,说明了当时存在使用假发的情况。战国时期和汉代的墓葬中,也发现了用真人头发制作的假发套实物。古代妇女还会在发际线过高时使用抹额来掩盖。

除了外在的装饰,古代名医对于脱发的治疗提出了治本的方法。孙思邈认为:“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他提出了简单易学的梳疗法来促进头发的生长。这一方法曾被苏东坡实践过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苏东坡在野外居住期间因生活不规律导致脱发严重,他尝试采用孙思邈的梳疗法后,不仅不再脱发,还长出了新发。

这一古法梳疗,对于我们今天的脱发问题是否有所启示呢?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借鉴古人的智慧,从内在调理身体开始,改善脱发问题。(王涵)


白头搔更短是什么诗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