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第五回的梦境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体验了诸多幻境情境。警幻仙子引导他品茶饮酒,翻阅金陵女子的命运册籍,并让他领略男女之事。在这段引人入胜的情节背后,隐藏着一段关于“木居士”和“灰侍者”的深刻寓意。
通常人们读到这段情节,可能只会停留在表面,被故事所吸引,但很少有人去探究其中的深层含义。其实,“木居士”与“灰侍者”并非简单的角色设定,而是蕴深厚的哲理。
从文本中的描述来看,“木居士”和“灰侍者”是形容一个人达到了“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这种表述初读似乎是在描述一个人的精神萎靡、失去生机,但实际上,它出自《庄子·齐物论》,是一种极高的境界。
南郭子綦是《庄子》中的得道高人,他通过修炼达到了这种境界。这种境界意味着超越自我,与宇宙合一,只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能听到“天籁”。这也是庄子所倡导的“齐物论”的中心思想,即万物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
在曹雪芹的《红楼梦》中,贾宝玉作为主人公,他的成长历程与这种境界的修炼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梦境的设定,曹雪芹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为后文中贾宝玉的“悬崖撒手”做铺垫。贾宝玉必须经历世间的繁华与衰落,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本质,从而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
对于初涉世事的贾宝玉来说,“丧我”是一个难以达到的境界。曹雪芹通过庄子的思想为贾宝明了一条道路。在书中第八回,贾宝玉将通灵宝玉展示给薛宝钗时,旁边的甲本侧批明确指出:“二语可入道,故前引庄叟秘诀。”这表明曹雪芹将庄子的思想视为入道的。
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活的迷津,无论贫富、贵贱,都会受到各种诱惑和挑战。只有放下自我重要感、分别心,才能真正了悟人生的意义。曹雪芹在书中多次提到庄子,表明他的思想与庄子一脉相承,强调放下自我、超越物欲、追求真正的内心平静。
《红楼梦》中的“木居士”与“灰侍者”代表着一种深刻的哲理,是曹雪芹通过庄子思想为贾宝明的一条道路。通过修炼达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境界,从而超越世俗的纷扰,领悟人生的真谛。这也正是曹雪芹所倡导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