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名热爱阅读并深知阅读重要性的语文老师,我始终努力激励我的学生们培养优秀的阅读习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想尽各种办法,设定多种规则。例如,规定学生在早上到校后不得离开座位,未完成作业时主动安静地阅读课外书籍;分享阅读书目,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热爱阅读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等。
在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教授学生的这三年时间里,我将学生的阅读技能进阶分为三个阶段。
在一年级时,我引导学生学会摘录。在第一学期,我从词汇开始,要求他们每天从阅读的课外书籍中摘录三到五个喜欢的词语,并可以向家长或老师同学询问词语的含义以便更好地积累。到了第二学期,除了词汇,我还会要求学生摘录喜欢的句子。
我每天都会批阅学生的摘记本,并与学生分享一些词语和句子,听取学生的摘录理由。即使学生一开始无法表达,我也会分享我的喜欢理由。
到了二年级,我引导学生在我设计的小报上填充内容并进行适当的美化。模板是固定的,不需要学生排版,相比于一年级,难度有所增加。一般每学期都会进行两次这样的练习。
在三年级,我要求学生独立制作一份读书小报。有了二年级的经验,他们对如何制作读书小报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
相较于之前的班级,这届学生的各项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我相应地延长了各项技能的练习时间。在这个学期,我才开始训练他们制作小报。
首次布置制作小报的任务是在三月份,我仔细翻阅了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虽然有些失望——排版不合理,文字零碎像豆腐干,图画多于文字且质量不高,内容单调只有摘录等。但我仍然认真讲评了每个学生的作品,指出了他们的优缺点。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尤其是看到我以前学生的作品时,他们更加沉默。
这次五一节,我仅布置了两个作业:背诵古诗和制作一张读书小报,并强调小报的质量需要较之前有所提高。
在六号那天,我收到了学生们的第二次读书小报作品。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的进步非常大!因此我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及鼓励奖。班里一大半的学生都获得了奖项,他们都非常兴奋。我也大力表扬了他们的进步和可塑性。
尽管有些家长可能觉得制作小报太麻烦,但其优点不容忽视:学生能主动阅读、设计、比较和思考,这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实际上,能力确实可以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得到提升!
请不要嫌弃这些看似繁琐的活动。也许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摘记、设计和绘制中,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已经被悄然激发。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我希望阅读能成为每个孩子的终身伴侣,温暖他们漫长而短暂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