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趣谈》一课,选自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他在观察水鸭子、鹦鹉等动物时的趣事,展现了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初次接触科普类文章,可能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采取默读的方法,并注意课文旁批及课后提示,鼓励学生圈点勾画、摘录关键语句、自主批注与质疑。
【教学目标】
1. 默读课文,勾画出重要词句,简洁概括相关动物的有趣之处、作者的行为及旁人的反应。
2. 摘抄幽默风趣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并感悟课文中心。
【教学准备】
教师:备好课文,制作课件。
学生:独立识字,积累词汇;一气呵成默读完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并简单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展示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图片中的动物趣事,从而引入课题《动物趣谈》。
二、抓关键词,巧妙解题
引导学生根据标题猜测课文内容,找出标题中的关键词“笑”,在文中寻找与“笑”相照应的词语,尝试作批注。
三、理清思路,把握大意
1. 鼓励学生展示表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句,理清作者思路。
2. 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事件,归纳文章写了作者和动物们之间哪些有趣的趣事。
四、品味语言,体会中心
1. 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关键词句,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 通过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批注,体会文章的幽默风趣以及作者对动物的喜爱和敬畏生命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投影,布置作业
1. 总结课堂内容,强调课文的中心思想。
2. 布置作业:抄写并积累生字词,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并进行圈点勾画和批注。
【课后补记】
孩子们对“我”和动物们之间的趣事作了如下概括,富有创意:闻声辨母趣无比,模仿母鸭乐融融;可可远行寻主路,恋主离家情更深;旅行途中恶作剧,咬掉扣子成一堆,毛线缠绕柠檬树。这些概括生动有趣,展现了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和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