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是文章的关键,它需要简洁明了、新颖独特且引人注目。最近在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许多著作和报刊杂志的文章标题大量使用了标点符号,这引发了我的思考。究竟在文章标题中能否使用标点?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国标准标点符号用法》以及《编写教材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相关资料,但并未找到明确的标准和科学依据。接着,我在教材、课本、文学作品以及教辅资料中寻找规律,发现不同著作中的文章标题形式各异。既然标点符号在文章中既有表形功能(语法功能),又有表意功能,那么它在标题中也应如此。我认为在文章标题中运用标点符号是可行的,关键在于根据写作表意的需要来灵活使用。
在教学中,我广泛研究了教材、读本、文学作品以及高考作文的标题,发现以下情形的文章标题中可以使用标点符号:
1. 若标题涉及两个或更多事物或现象,且这些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承接、层进和并列关系时,可以使用间隔号(•)来分隔。例如:《画蛋•》、《树木•森林•气候》等。
2. 由疑问句构成的标题或小标题后面可以用问号。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觅渡,觅渡,渡何处?》等。
3. 在文艺评论、文学鉴赏或读后感式的文章中,可以在副标题中使用标点来阐释对象。例如:一篇只有八十八字的名作——《读孟尝君传》赏析、名文未必无讹——也谈《读孟尝君传》。
4. 在新闻标题中,标点符号的运用较为复杂。以下情况通常需要使用标点:需要强调的专名、简称一般要加引号;表示节日、纪念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及突发事件时,若标题用数字表示,则要用引号;正副大小标题中,副标题前可用破折号。
5. 标题中引用成语、术语、歇后语、诗句及名人名言时,要用引号强调突出。例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浅谈大语文观教学的前景。
6. 标题中特定含义的词语要用引号表明。例如:《论“费而泼赖”应该缓行》、《“拿来”》。
7. 标题中可用逗号或破折号来表明层次或关系。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数学——撬起来的杠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