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网资本市场讯 最近,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隆新能)的创业板IPO申请终于获得受理。经历了长达四年的艰辛历程和多次上市辅导的波折,科隆新能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从主板到科创板再到如今的创业板,期间还经历了一次科创板的上市申请撤回。
科隆新能的主营业务是电池正极材料及电池的研发和产销,主要产品包括三元前驱体、锂电和氢氧化镍等电池正极材料以及锌银电池、镍系电池、锂电池等二次电池及电池系统。这次IPO,公司计划通过发行逾1.06亿股,募资6.13,全部投向主业及高性能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项目。
回顾科隆新能的上市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早在多年前,公司就计划登陆主板,并接受了多家券商的辅导。由于内部和外部问题,如内控水平提升、运营数据波动等,公司多次与辅导券商分手。其中,招商证券和国泰君安先后终止了对科隆新能的上市辅导。尽管经历了多次更换辅导券商,但科隆新能始终未放弃上市的计划。
冲击科创板IPO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诸多问题。虽然公司成功发布了招股书并获得了受理,但在经过第二轮问询回复后,公司选择了撤回申请。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波折后,科隆新能最终决定转向创业板,并接受了中天国富证券的辅导。经过多期的辅导报告和整改工作,公司最终具备了首发条件。
科隆新能的业务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过度依赖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客户集中度较高,且面临着产业链上下游整合的压力。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不断下滑,高镍产品的销量虽然增长,但整体业务容易被替代。这些结构性问题对公司的长期发展构成挑战。
在此背景下,科隆新能的本次融资募投方向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公司是否能够通过投资扩大产能来提升竞争力,还是在产业链中争取更多话语权,都是未知数。公司的IPO项目能否成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因此投资者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充满期待的同时也需谨慎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