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冥王星是太阳系中曾经的行星,其公转轨道在海王星之外。虽然由于不符合行星的标准,它在2006年被天文学家降级为矮行星(编号为134340),但它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依然重要。每当提及太阳系中的遥远星球时,冥王星总是无法被忽视。
我们知道,物体距离我们越远,在我们眼中就越小。在遥远的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无疑会比地球上看到的要小得多。虽然我们不能亲自前往冥王星,但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探究其具体大小。
物体的视角大小可以通过“视直径”来描述。根据三角函数关系,我们可以推导出公式:tan(α/2) = R/d,其中α代表视直径,R是物体的半径,d是物体与我们的距离。代入太阳的半径和冥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我们可以计算出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的视直径约为0.0135度。
这个数值与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某些星星相当,比如太阳系中的木星。在夜空中,木星的视直径大约为0.011度,这意味着在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只比地球上的木星稍大一些。
除了大小,我们还会好奇冥王星上的太阳亮度如何,是否有白天。的亮度可以通过“视星等”来描述。视星等最初由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提出,他将恒星按照亮度分为不同的等级。现代天文学中,视星等和绝对星等(反映真实发光能力)可以通过公式进行换算。
太阳的绝对星等约为4.83,而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经过转换约为0.0006236光年。将这些数据代入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冥王星上看到的太阳的视星等约为-18.76。与地球上看满月的视星等-13相比,冥王星上的太阳亮度大约是满月亮度的约200倍,但依然只有地球上太阳亮度的1500分之1。
尽管冥王星距离太阳遥远,太阳仍然能够照亮那里,冥王星上仍有白天,只不过比地球的白天要昏暗许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