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西山悬磬
传统文化中,中医将人的五脏六腑与阴阳五行方位等相结合。其中,大肠与肺归于阴阳五行中的阴金和西方。歌中的“西山”实指肺部,“山”借代指人的胸部。因为传统认为金藏于山中,胸部正好容纳肺脏,山为高地,胸部为躯体之上部。
古时的“磬”与“罄”二字通用。“罄”描述的是一种古代敲击乐器,中间部分全空,由此产生了一个成语“室如悬罄”,形容室内空荡无物。在道家内功和太极拳中,要求达到的最大虚空部位就是胸部。“西山悬磬”形容的是在练习太极拳达到某种高静的层次时,胸部所体验到的空旷舒畅之感。
对于这个描述,注释为“海阔天空”,恰如其分。
(5)虎吼猿鸣
虎吼与猿鸣都是响亮的声音借代词。在气炼中,通过特定的方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呼吸声,虎吼属低音,猿鸣属高音,二者相结合,覆盖了所有的音频范围。虎猿都是充满活力和强劲的生物,象征着肺功能的。
中医认为,肺主气,肾主气根。虽然肾属于阴脏,但肾精也是的一种。在太极拳中,内气与内劲都是人的气,来源于肾精。生理研究证明,肺呼吸对于内气运行和内劲培养有着重大的关系。这段描述的注释为“锻炼”,深刻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6)水清河静
此处原为“泉清河静”,现在将“泉”改为“水”,是为了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水清河静”实际上是指河水清静。其中,“河”字在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河车,即古人对锻炼外丹的原料铅的称呼。在内丹家中,也将锻炼内丹的原料内气称为河车。二是指河为有宽广水流,象征着气行宽畅。三是指河的源头和出处,暗示内气是流动的。“水清河静”描述的是内气在体内运行如清澈而宁静的流水。
对于这个描述,注释中有“心沉神活”和“心死神活”两种解释。其中,“心”指的是心中的杂念,“沉”和“死”都有消失、停止的意思。而“神”指的是精神之虚灵,有生气和灵活之意。这两种注释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即心理杂念消除而头脑精神十分清醒,是太极拳和高度入静时的精神状态。
(7)翻江播海
此句原意为“翻江闹海”,“翻”有向上的意思,“播”有分散的意思,“闹”有旺盛的意思。无论是“翻江播海”还是“翻江闹海”,都形容的是奔腾旺盛、川流不息的江海。在中,最具有这种有形有水特征的莫过于循环中的血液。这句描述的是血液在内旺盛流动的场景。
对于这句描述,注释为“气血流动”较为恰当。因为血是构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运行靠心的搏动,同时也需要气的推动。气血必同行,而肺主气,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血行与心、肺、脾关系密切。
(8)尽性立命
“尽性立命”是古汉语中的互文,意为完全成功地建立性命。“尽”意为完全,“立”意为成功。无论是从道家还是中医的角度,“性命”都是重要的概念,性功主要是关于精神方面的修炼,命功则是关于实体方面的修炼。二者不可分离,互为补充。
对于这句描述,注释中有“神气充足”、“神定气足”等解释。“神”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识,“气”指的是人的生命力。“神气充足”反映的是生命力旺盛,是性命的重要目标。“神定气足”则反映了性命各自的侧重追求达到了高层次。这两种解释都准确地表达了“尽性立命”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