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乡偶感(其二)
贺知章笔下,岁月流转的情感书写
古诗重温,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带给我们深深的感慨。离别家乡多年,人事变迁,唯有门前的湖水依旧。
离别家乡已经多年,时光荏苒,人事变迁巨大。曾经熟悉的人和景已悄然消逝。诗人借此抒发内心的深情和对往昔的回忆。眼前的景色让他心生感慨:唯有门前的那镜湖水依旧存在,荡漾着春风拂过的波纹。这种对比强烈地凸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注释解读:偶书体现了即兴抒怀之意,岁月多意味着离乡日久;人事半消磨反映出家乡的人事变迁巨大;镜湖是贺知章的故乡所在,旧时波则以湖水的永恒反衬人事的沧桑。
译文简化:离家多年,人事已非。唯有门前的湖水,依旧荡漾着往昔的波纹。
背景深入了解:此诗创作于贺知章辞官归隐越州永兴之时。他历经宦海沉浮,归乡后目睹物是人非,以质朴语言抒发对生命无常、岁月沧桑的深沉感慨。唐朝虽表面繁华,但暗藏危机。
品读赏析:
一、时间维度下的对比
诗歌前两句对比强烈,离别家乡的漫长岁月与人事变迁形成鲜明对比。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被巧妙揭示。
二、自然与人事的反衬
诗的后两句借自然景物的恒常反衬人事的无常。镜湖水的永恒与往昔的波纹构成双重隐喻,暗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岁月的无情。
三、语言风格与盛唐气象的体现
此诗语言朴素,却饱含盛唐诗歌的典型特征。贺知章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将私人化的回乡体验升华为普世的生命感悟。这种返璞的美学追求展现了盛唐诗人的独特魅力。
四、文化母题的历史回响及诗人精神的超越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其二)》延续了文学中的“黍离之悲”传统。故乡成为文人审视自我与时代的镜像。诗人通过自然与人事的辩证,实现了对生命有限性的超越,用诗歌凝固了永恒瞬间。镜湖水波的荡漾,成为诗人对生命本质的诗意叩问,也是盛唐文人精神世界的永恒写照。此诗不仅是对时间、记忆与存在的哲学思辨,更是盛唐文化的历史回响和诗人精神超越的见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