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秦代以来,立春就被视为孟春时节开始的标志,也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人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春天的到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立”字在中文中代表着“开始”的意思,意味着生机勃勃的春天正式拉开序幕。就像《群芳谱》中所描述的那样,“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气候方面,随着立春的来临,气温、日照、降雨逐渐上升增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某些地区来说,立春只是春天到来的前奏。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描述了立春时节的特殊习俗。县官会带领知名人士在田间挖一个坑,将羽毛、鸡毛等物品放入其中。当这些物品从坑里飘起来的时候,标志着立春的时辰到来。此时人们会燃放鞭炮庆祝,寄托着对五谷丰登的期盼。江苏阜宁地区现在还保留着一种古俗——“打春牛”,通过鞭打泥塑或纸糊的春牛祈求新的一年农业丰收。当春牛的肚子被打破时,人们会高兴地分享流出的五谷,寓意着丰收的喜悦。
除了这些传统的庆祝活动,立春时的饮食也非常讲究。例如,吃春饼已成为一种习俗。人们会将各种瓜果糕饼做成拼盘食用,称为“春盘”。其中春饼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品,它是通过烫面制作的两块薄片,烙熟后可以揭开食用。在以前,人们还会到店铺叫“苏盘”,里面装着各种熟食和炒菜,非常美味。现在在北京等地,家庭会自己动手烙春饼,虽然简化了菜品,但依然保留着立春的仪式感。“咬春”也是立春的一大特色。就像明朝《酌中志》所记载的,“立春之时,无贵贱嚼萝卜”。老北京的小贩会在街头叫卖心里美的萝卜,形状如花瓣一般美丽。专家解释,吃萝卜是应景的食物,也是为了让人们从冬季的混沌中醒来,对新的一年充满希望。“吃春”不仅仅是满足味蕾的享受,更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和憧憬。(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使用XX代替真实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