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背诗词
咏柳(唐代)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品简介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柳树的生动景象。前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柳树的蓬勃生机和轻盈美态,而后两句则巧妙地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其“剪刀”般的细腻与灵动,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气息的独特魅力。整首诗构思新颖,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极具艺术魅力。
贺知章,唐代杰出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市)人。其为人性格旷达、不拘一格,享有“清谈”之美誉。唐天宝三年(744年),他辞官回乡,投身修炼。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列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作多为写景抒怀,语言自然清新,质朴中见真意,未曾刻意雕琢,却常常给人一种出其不意的美感。
诗词鉴赏
开头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勾画出春柳的美丽形象。第一句以“碧玉”形容柳树,仿佛这棵树是由一块美丽的翡翠雕琢而成,显得高耸挺拔、晶莹剔透,仿佛大自然为它精心装饰了一层翠绿的光辉。接下来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则将柳条比作柔美的丝带,形态优雅,颜色鲜嫩,仿佛轻盈的裙带随风摆动。
在第三、四句中,诗人将视线转向春风,以此为切入点,生动展现了春风的巧妙与温柔。第三句通过设问“谁裁出这细细的柳叶”激发了读者的思考,抒发了对大自然神奇工艺的赞美。接着,诗人巧妙地将春风比作一位手持剪刀的姑娘,运用拟人化手法,让春风的形象更加具体生动,给人一种春意盎然、温柔细腻的感觉。两句诗通过设问和比喻的结合,形象地表达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妙景象。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从整体到细节,由柳树的形象到柳条的描写,再到春风的刻画,层层递进,节奏感强,条理清晰,给人一种顺畅的阅读体验。
妙喻鉴赏
《咏柳》之所以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正是因为诗中运用了巧妙的比喻。诗人首先以“碧玉”来比拟柳树,突出了它的翠绿与晶莹,给人一种纯净的美感;接着以“绿丝绦”形容柳条,既表现了其细长的形态,又增强了整体的韵律感;诗人通过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它“剪刀”的特性,既突破了传统的风景描写,又使得春风的温柔与灵动跃然纸上。这些比喻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新颖别致,让诗歌充满了艺术的张力和层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