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北京医院内科李琳教授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多数现有的ROS1 TKI抑制剂为链状结构,系统疗效类似,初治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均在20个月内,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对于ROS1阳性的患者来说,他们面临两大生存挑战:一是脑转移发生率高,二是治疗耐复发。如何有效提升脑转移疗效、延缓耐发生,是ROS1靶向物的重要目标。
根据最新发布的癌症中心统计数据,《2022年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示,去年肺癌新发病例人数高达惊人的百万分之一百零六点零六,死亡病例人数更是达到百万分之七十三点三三。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肺癌总数的比例高达八成至八五成之间。而在NSCLC患者中,ROS1融合作为罕见驱动基因突变之一,其发生率在我国约为百分之一至二点六一。尽管比例较低,但由于我国NSCLC患者基数庞大,ROS1阳性患者的绝对数量不容忽视。这类患者通常具有鲜明的临床特征,常见于年轻、腺癌患者,女性居多且大部分无吸烟史。
这些在社会和家庭扮演重要角色的患者迫切地需要治疗。他们面临的治疗难题却是脑转移和耐问题。李琳教授表示,ROS1患者的脑转移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且预后不良。约四成的患者在初诊时已经发生脑转移。更令人担忧的是,即使接受了一线治疗,仍有超过六成的ROS1患者会发生脑转移。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将大大缩短。
教授进一步提到,尽管已有多种链状ROS1 TKI抑制剂问世并应用于治疗ROS1阳性NSCLC患者,但对于伴有脑转移的初治患者来说,现有物仍难以兼顾颅内和全身疗效。与此传统的ROS1 TKI抑制剂容易出现ROS1耐突变的情况也令患者困扰。新一代ROS1 TKI抑制剂瑞普替尼的出现带来了治疗突破。瑞普替尼拥有紧凑的三维大环结构,能有效延缓并克服ROS1耐突变。在特定患者中,其疗效显著。瑞普替尼还具有较小的分子量,能够兼顾全身和颅内的治疗效果。对于伴有脑转移的患者来说,其mPFS长达数月之久,颅内客观缓解率也相对较高,为ROS1阳性NSCLC脑转移患者带来了显著的生存获益。这一新的出现无疑为ROS1阳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