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字:哀鸿遍野
成语拼音:āi hóng biàn yě
成语释义:哀鸿,指的是哀鸣的鸿雁;遍野,即到处都是。这个成语比喻在灾难中流离失所、痛苦呼号的饥民,形容天灾导致的悲惨景象。
近义词:、饿殍遍野、哀号遍野
反义词: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成语造句:
1. 在战争年代,整个被哀鸿遍野的景象所笼罩。
2. 受影响的和地区,经济状况哀鸿遍野,让人痛心。
3. 在古代,每逢战乱之时,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场景凄凉无比。
4. 洪涝灾害后,灾区景象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5. 经济危机袭来,许多企业倒闭,导致人们失去工作,街头巷尾哀鸿遍野。
成语典故:
西周时期,周厉王时期,任命荣夷公为卿士。荣夷公对内残酷剥削百姓,疯狂敛财,导致百姓生活困顿,哀鸿遍野。为了加强,他还派卫巫百姓言行,导致人心惶惶。最终,愤怒的人们起来反抗,赶走了周厉王。周宣王即位后,带领卿士巡访城郊,目睹鸿雁哀鸣、无家可归的惨状。这些鸿雁找不到安身之地,四处飞翔,发出悲哀的鸣。这一景象形容了流离失所的呻吟呼救的凄惨情况。“哀鸿遍野”这一成语被用来形容受难的极多,几乎到处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