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语名字】:卑谦自牧
【成语拼音、注音】:bi qin z m、ㄅㄟ ㄑㄧㄢ ㄗ ㄇㄨ
【成语释义】:谦卑是指态度谦虚,不自满自大。牧,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修养、自我修养。该成语的意思是,以谦虚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的德行。表达一种谦逊谨慎,注重自我修养的精神状态。
【成语出处】:源自《易经谦卦》中的“谦谦君子,卑谦自牧”。王弼注解道:“牧,即养也。”高亨则认为,“牧”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坚守、守持的意思,“卑谦自牧”就是以谦虚的态度自我坚守、修养。
【成语用法】: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用于表达个人在德行上的自我修养,以谦虚的态度保持自我约束。
【近义词】:谦卑自守、谦虚自牧等
【反义词】:骄傲自满、狂妄自大等
【成语造句】:
1. 在艺术创作领域,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不材大志”、“卑谦自牧”的原则,为艺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2. 文坛三绝中,认为鲁迅的坚韧、闻一多的刚强和郁达夫的卑谦自牧,都是作家应有的品质。
【成语典故】:
成语出自《周易上经谦》中的“谦谦君子,卑谦自牧”。谦谦表示非常谦虚,卑指的是谦卑,自牧则是自我修养。整句话的意思是,一个真正谦虚的人,会以谦卑的态度来修养自己的德行。
【成语接龙】:
卑谦自牧→牧群羊行→行走江湖→浮生若梦→梦寐以求→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是非分明→明日黄花→花香四溢→溢美之词→词锋锐利→利令智昏→昏迷不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