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拼多多一名员工深夜加班后不幸在回家路上的猝死事件,引发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愤慨。事件后,许多人的矛头都指向了以拼多多为代表,实施“996”、“007”这种加班制度的企业。关于加班的争议在网络上愈演愈烈。
有人因加班而富有,也有人因加班而焦虑,甚至有人因此失去生命。不管人们是反对还是支持,加班现象在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市场现象。
但如果一个社会必须依赖过度加班才能维持生存,那就等于是在用寿命换取金钱。如果一个社会因为过度加班而繁荣,那这种繁荣是病态的、冷漠的、残酷的。
在,想要获得高收入,不加班几乎是不可能的。从世界五百强的老板高管,到中小企业的底层员工,都在诠释着“加班致富”的励志故事。
雷军是企业家中的劳模,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一周六到七天,是最勤奋的富豪之一。张勇,阿里巴巴员工中睡眠最少的一个,员工给他贴的标签是:比我聪明还比我勤奋。同样,张朝阳和刘强东等企业家的工作强度也非常大。
经济总量在2020年突破了一百万,这些为企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功不可没。还有那些默默为经济稳定增长贡献的打工人们,包括那些履行“朝九晚九,工作日长夜久”规则的打工人们,以及那位因加班猝死的员工。
在,加班到底有多普遍?可能无法统计完全。但据2019年智联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加班是80%办公室白领的常态,其中70%的人还没有加班费。
这个结果表明,如果你想升职加薪,最好无条件遵守“996”。但如果加班却无法获得薪水报酬,那就是裸的当代版“资本剥削”。
而996文化在互联网公司尤其盛行。有人说阿里巴巴的下班高峰有三波,第一波加班到八点,是加班最短的;第二波加班到十点,是大部分人的下班时间;第三波加班到凌晨一点。
加班已经成为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互联网企业的生态现状,这是996盛行的市场环境基础。有人为了生存,有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加班,现实都是残酷的,更是无奈的。
关于885与996的存在合理性,两种制度并存都有其合理性。在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谁也不能完全替代谁。正如现在的教育,尽管呼吁减负多年,但学生的书包仍然越来越重,课外培训越来越多,休息时间越来越少。这是因为人家的孩子在学习而你的孩子在玩,人家的孩子在培优而你的孩子没有培优,所以即使你想给孩子减负也逃不过环境的。
企业也一样,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人家企业24小时创业绩,而你如果日作夜息、朝九晚五,很快就会会被市场淘汰出局。所以即使你想给孩子减负也必须跟着环境的步伐。同样,你的同事每天加班加点,而你到点下班享受美好时光,你们的收入差距必然会越来越大。
以前以为靠才能、技术、能力就可以过上想要的生活,但现在发现除了这些更要靠加班。时间就是金钱。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时间关乎生死存亡。在一个城市如果996越普遍那么这个城市的竞争压力就会越大。同样如果一个行业996越普遍那么这个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就越大。开放才40年很多企业成立还不到三四十年如何挤垮国外那些百年老牌企业?本世纪初国外互联网公司为何在节节败退?人口红利是一个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人“拼命三郎式”工作所产生的成本优势以最少的成本创造最大的财富这就是企业赶超西方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怎么降低成本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最少的人完成最多的事将一个人的工作量交给另一个人完成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这就催生了各种形式的加班文化。商场中的竞争也是如此既然法律规定企业实行双休制如果有的企业不遵守规则通过施行996压榨员工获得的“时间业绩”来挤垮遵守规则的竞争对手那么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效仿这种行为因为不遵守规则将获得更多利益反而遵守规则将难以生存下去。员工老板甚至每个劳动者都将成为这种恶性竞争的。
但996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是一个“压榨”员工的道德问题、涉及违法的法律问题更是一个影响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社会性问题。首先996的普及或者社会的默认必然会导致更多加班现象的出现。前文所述的拼多多员工加班猝死的案例就会越来越多生命至上让位于经济至上又会连带产生更多的社会性矛盾冲突。
其次996是对契约精神的不仅伤害我们的生命健康更侵蚀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竞争机制。就像田忌赛马的故事一样孙膑所献的计策虽然让田忌赢得了比赛但却了比赛的规则。商场也是如此既然法律规定企业实行双休制如果有的企业不遵守而是通过施行996来挤垮竞争对手那么必然导致更多企业效仿这种行为因为不遵守规则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利益反而遵守规则的企业将难以生存。
此外如果一个人每天工作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生活全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