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天是水果的天堂,各种水果纷纷上市,让人们享受到了口感的盛宴。不仅可以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当我们陶醉在水果的美味中时,一些看似无害的水果却可能带来一些不适。为此,《生命》邀请了多位专家为我们解读水果的潜在“副作用”,并分享如何在夏天正确摄入水果。
受访专家包括: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高超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学部临床师胡琴
郑州大学第二附院学部师王怀峰
据专家介绍,虽然水果是日常营养的重要保证,但过量摄入或特定体质的人食用后,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常见的水果“副作用”包括:
1. 剌嗓子:如菠萝、猕猴桃等含有的蛋白酶会分解蛋白质,造成口腔不适。建议选择成熟度高的水果,或加热处理后再食用。
2. 腹泻: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中的籽类刺激肠道,容易引发腹泻。
3. 低血糖:荔枝中含有的次甘氨酸类物质可能导致低血糖症状。建议避免空腹大量食用,选择熟透的荔枝。
4. 烧心:杨梅、李子等含有大量有机酸,易导致胃酸过多。
5. 长痘:榴莲、菠萝蜜等水果含糖量高,可能诱发或加重痤疮。
6. 过敏:芒果、甜瓜等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7. 皮肤变黄:芒果、木瓜等富含胡萝卜素,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皮肤黄染,但停止摄入后肤色会恢复正常。
8. 变色:红心火龙果中的甜菜红素会导致变色,多喝水后颜色会恢复正常。
除了对身体的直接影响,有些水果还可能干扰效。例如,西柚会抑制物的分解,导致物在体内蓄积,增加不良反应。在服期间应避免食用西柚。一些青涩的水果和含有鞣质的水果也可能降低效。
那么,如何正确摄入水果营养呢?《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首选应季水果。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每天推荐摄入的水果量也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水果当饭吃,否则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肠胃刺激。某些水果不宜空腹食用,如富含蛋白酶的水果。
正确认识和食用水果,才能让我们更好地享受水果带来的美味和营养。在夏天和秋天这个水果最丰盛的季节,让我们合理搭配,健康享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