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的称呼。
一、基本概念
二、月相变化歌
农历初一新月不可见,因为它被太阳和地球的位置所遮蔽。初七初八时,我们可以看见上弦月,它的半轮圆月面朝西。到了十五六,满月出现在夜空中,此时地球仿佛肩负日月。而在二十二三时,下弦月出现,月面朝东,在下半夜闪耀。为了方便记忆,有口诀如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这意味着上弦月出现在农历上半月的上半夜,位于西半天空;而下弦月则出现在农历下半月的下半夜,位于东半天空。
【课后练习】
1. 题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月相变化是指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形状的变化。下列关于月相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 上弦月通常出现在农历初七、初八,下弦月在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左右显现。
B. 月相与海洋潮汐有关,尤其在满月时会引起大潮。
C. 阴历是根据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制定的历法。
D. 农历初一被称为朔日,这一天月球的亮面完全背对着地球。
答案:D。A项描述准确,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出现时间如所述。B项也正确,因为潮汐与月球的引力有直接关联。C项正确,阴历主要按照月亮的月相周期编排。而D项描述错误,农历初一被称为朔日,但这时的月球并非完全被阳光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而是看不到月亮。
2. 关于月相的正确说法是?
A. 上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
B. 从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是一周七天。
C. 在我国,农历上半月的蛾眉月被称为“新月”。
D. 七夕节的夜晚可以看到上蛾眉月。
答案:C。A项错误,上弦月出现在西部天空。B项也错误,从上弦月到下弦月的时间约为半个月,而非一周。C项正确,我国习惯上将农历上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新月”。D项错误,七夕节即农历七月初七时,通常看到的月相是上弦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