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常规检查:解读六大关键指标
当我们进行体检时,抽血、便检、尿常规是常见的三大常规检查项目。其中,尿常规检查可以迅速反映泌尿系统及肾脏的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对于及时发现泌尿系统疾病和肾脏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面对尿常规化验单上那些熟悉的汉字和数字,很多人可能感到困惑,不清楚这些指标与肾脏之间的关系以及各项指标的高低所代表的意义。今天,我们请宣武医院的肾科医生李文为大家解读,如何从六大重要指标理解尿常规检查结果。
我们来了解一下“尿比重”。这个指标可以提醒你注意饮水情况。对于来说,晨尿的尿比重范围在1.015—1.025之间,而随机尿的尿比重则在1.003—1.030之间。这个指标主要用来判断肾脏肾小管功能,但尿比重高或低在正常人中也很常见。如果你长时间不喝水或者喝水很少,尿比重就会上升;相反,如果你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尿比重就会下降。当尿常规其他指标都正常,只有尿比重一项上升或下降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饮水情况。
接下来是“潜血”指标。很多人在看到检验单上显示“尿潜血+”时,会误以为自己的血尿了。实际上,潜血显示阳性并不一定意味着血尿。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血尿,需要做高倍镜下的尿红细胞计数。如果大于3个/HP,则提示为镜下血尿。如果尿潜血阳性而尿红细胞阴性,可能是因为尿中红细胞受尿渗透压影响最后破裂所致。
再来看看“尿蛋白”。这是尿常规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正常检验单上应显示为阴性。如果连续三次晨尿尿蛋白检测都呈现阳性,应考虑为“蛋白尿”。虽然肾病可能导致蛋白尿,但并不是所有的蛋白尿都是由肾脏疾病引起的。剧烈运动、严寒、精神过度紧张等也可能导致蛋白尿。发现尿蛋白阳性时,应做两件事:一是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二是咨询肾脏内科医生。
“红细胞”指标也是关注的重点。尿红细胞阳性被称为“血尿”。轻者无法发现,需通过显微镜检查确定。严重血尿则呈洗肉水色甚至血色。血尿可能由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等引起,有时也可能是泌尿系、囊肿、畸形外伤等导致。
“葡萄糖”指标出现“+”时也要引起注意。这可能是由于糖尿病或应激性糖尿病引起的。但也有可能是肾性糖尿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血糖正常而尿糖异常的情况。
“白细胞”指标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或肾功能损害。如果在新鲜中段中发现白细胞,常提示有尿路感染或肾功能发生损害,应尽早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