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是生命不可或缺的宝贵之源,时常听到身边的人告诉我们:多喝水。当我们外出时,父母会嘱咐我们多喝水;当我们对自己的身材感到不满时,朋友们也会建议我们多喝水;甚至当我们感冒时,医生同样会嘱咐我们多喝水。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建议,我们经常被提醒要喝够“8杯水”。
喝水并非越多越好。最近,世界卫生发出警告,每天饮用超过4L的水可能会引发“水中毒”,导致大脑功能受损,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马拉松运动后大量饮用淡水也可能导致“水中毒”。
究竟什么是“水中毒”呢?它指的是当摄入的水量超过了排水的量,导致水分在体内滞留,打破了水电解质的平衡,引发一系列问题,如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多。这个过程在医学上被称为稀释性低血钠。
那么,哪些情况容易导致“水中毒”呢?包括以下几点原因:抗利尿激素增加、肾功能不全导致排尿能力下降以及机体摄入水分过多或接受过多的静脉输液等。值得注意的是,正常母乳喂养的6个月以内的婴儿不需要额外喂水,即使是奶粉喂养也应该避免过稀过多,以防造成婴儿“水中毒”。
关于“水中毒”的表现,如果是急性水中毒,过多的水分可能导致脑细胞肿胀,引发一系列、精神症状,如头痛、嗜睡、精神紊乱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而慢性水中毒的症状则常被原发疾病所掩盖,表现为恶心、呕吐、软弱无力等。
那么,一天喝4L水会不会“中毒”呢?世卫的专家指出,每天摄入超过4L水可能会引发“水中毒”,但这种情况在一般情况下十分罕见,需要一次性摄入过量的水才会导致。如果喝水太多太快,如短时间内大量饮水,确实有可能引起“水中毒”。
实际上,关于喝多少水合适的问题,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需要的水量是不同的。根据《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不同年龄段的人每天需要摄入不同量的水。比如,6个月以内的婴儿无需额外补水,而成年男性每天需要补充1.7L的水,成年女性则需要补充1.5L的水。
我们应该适量饮水,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喝水应该少量多次,每次喝150-200ml左右,间隔时间约为30-60分钟。这样,既能满足身体的水分需求,又能避免“水中毒”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