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重阳节是阴历九月九还是阳历九月九呢

重阳节是阴历九月九还是阳历九月九呢

重阳节的起源与传承

农历九月九日,是的传统佳节——重阳节,又被称为“老人节”。这一节日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易经》。在这部经典中,“六”被定为阴数,“九”则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称重九。古人认为这一天是吉祥的,值得庆祝,因此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重阳节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代表最大,因此有长久长寿的寓意。加之秋季是一年的黄金收获季节,重阳佳节便象征着收获与长寿,人们对这个节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许多描写重阳、咏菊的佳作。如今,重阳节更被赋予了新的含义,1989年我国将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使这个节日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传统与现代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其中登高尤为盛行。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传统,因此重阳节又被称为“登高节”。相传这一风俗始于东汉,许多唐代文人都曾写下登高诗,描绘重阳登高的习俗。除了登高,人们还会制作重阳糕。重阳糕又被称为花糕、菊糕或五色糕,制作时并无固定方法,较为随意。在九月九日天明时,父母会以片糕搭在子女的头额上,祝愿他们百事俱高。

重阳节正值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和饮菊花酒是这一节日的重要内容。这一习俗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他隐居田园,爱菊如命。后人效仿他,于是有了重阳赏菊的习俗。在清代以后,赏菊之风更为盛行,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热闹。除了赏菊,人们还有插茱萸和簪菊花的习俗。这一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了,古人认为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而在清代北京,人们会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以招吉祥。这些习俗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以上就是关于重阳节的起源和习俗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来源于梅河口市新华街道社区。


重阳节是阴历九月九还是阳历九月九呢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