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呐!眼角突然冒出小肉粒,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确实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和担忧。其实,你眼角出现的这个小“肉粒”,在医学上通常被称为“粟粒肿”,也叫睑板腺囊肿。它并不是真的长出了什么肉粒,而是你眼睑上的睑板腺(一种分泌油脂的腺体)发生了堵塞和发炎。
睑板腺本来的作用是分泌油脂,防止泪液过快蒸发,保护眼球和眼表皮肤。但如果腺体的开口被堵塞了,分泌的油脂就无法排出,就会在腺体内积聚起来,导致腺体肿胀、发炎,形成一个疼痛性或触痛性的小结节,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肉粒,常常位于眼睑边缘靠近睫毛根部的地方。
粟粒肿的形成原因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
1. 细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这是最常见的原因。细菌可能通过眼睑接触、摩擦(比如揉眼睛)或共用毛巾、脸盆等不洁物品进入堵塞的腺体。
2. 腺体堵塞:这可能是由于腺体分泌过于旺盛、油脂过于粘稠,或者腺体开口被灰尘、化妆品、睫毛膏等物质堵塞。
3. 不良卫生习惯:经常揉眼睛、手部卫生不佳、眼妆卸除不彻底等,都增加了睑板腺堵塞和感染的风险。
粟粒肿通常表现为眼睑边缘一个红色或黄色的、边界不太清楚的小硬结,可能伴有轻微的疼痛、红肿或压痛。小型的粟粒肿有时会自行吸收消失,但较大的或者引起明显不适的,就需要就医处理。
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热敷:对于早期、较小的小型粟粒肿,可以通过热敷(用温热的毛巾或洗面奶袋敷眼睑,每次15-20分钟,每天数次)来促进炎症消退和腺体开口恢复,帮助其自行吸收。
药物:如果伴有感染,医生可能会开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生素。
手术切开排脓:对于已经形成脓头的较大粟粒肿,或者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需要通过手术在眼睑上做一个微小的切口,将内部的脓液或堵塞物排出,然后通常会放置引流条或进行缝合。
所以,别太担心,眼角长出小肉粒虽然可能让人不悦,但粟粒肿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一般可以治疗。关键是要注意眼睑卫生,避免揉眼睛,及时清理眼妆,如果出现不适或怀疑是粟粒肿,最好还是去看眼科医生,明确诊断并获得专业的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