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箱冷冻的自来水与制冰机制作的冰块,它们的融化速度有何不同?近日,随着高温天气的持续,这个问题引起了市民们的关注。昨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日,入伏后的厦门气温居高不下。细心的市民在吃冰饮时发现,外购加冰饮料中的冰块似乎比家里冻的冰块更耐化。为了探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本报记者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试验。
市民林女士对此现象产生了好奇。她在购买了一杯加冰柠檬茶后发现,即使饮料已经喝得差不多了,冰块却仍然坚硬如初。与此相对照的是,家里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往往不到半小时就融化殆尽。难道外购饮料中的冰块真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许多市民对此产生了疑问。
餐饮行业的李先生向我们揭示了其中的一些原因。他指出有三个主要的因素决定了冰块的融化速度:材料(水质)、制冰设备以及冰块所处的环境。为了更深入地探究这些因素对冰块融化速度的影响,记者亲自进行了试验。
试验过程中,记者准备了自来水和纯净水各两瓶,并将它们分别用家用冰箱和商业制冰机进行制冰。随后,将四瓶冰块放置在相同室温条件下,观察它们的融化速度。
试验开始时,四瓶冰块的融化速度相近。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显现。冰箱冷冻的自来水冰块最先开始融化,接着是制冰机冷冻的自来水冰块。相比之下,冰箱冷冻的纯净水冰块和制冰机冷冻的纯净水冰块融化速度较慢。试验过程中,装自来水的瓶子现了较多的气泡。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双十中学的物理老师俞晓云为我们解答了疑惑。他指出,商用制冰机制作的冰块是由内向外结冰的,这种方式使得冰块内部气泡较少,冰体密度大,与液体接触面积更小,散热速度慢,因此融化较慢。商业制冰机的冰块温度更低,融化需要更长时间。制冰用水的纯净度也会影响冰块的融化速度。
用杂质更少的水倒入制冰机中制出的冰块,与其他冰块相比确实融化得更慢。这一试验为我们揭示了影响冰块融化速度的因素,也解答了市民们的疑惑。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索,大家能更加科学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