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百科

切削三要素是什么

切削三要素是什么

在金属切削原理课程中,选择合适的三个要素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以下是选择这三个要素的基本原则:

切削速度(线速度、园周速度)V(单位:米/分)

要确定主轴每分钟转数,首先需明确合适的切削线速度V值。这一选择取决于刀具材料、工件材料以及加工环境等多种因素。

对于刀具材料方面:

使用硬质合金的刀具,其切削线速度V可设置得较高,通常超过100米/分。刀片的技术参数通常会提供关于适合何种线速度的信息。而高速钢刀具的V值则相对较低,一般不超过70米/分,多数情况下维持在20~30米/分以下。

关于工件材料:

工件硬度较高时,应选择较低的V值;对于铸铁类工件,当使用硬质合金刀具时,V值可在70~80米/分之间选取;低碳钢的V值可设定为100米/分以上;对于有色金属,V值可适当调高(100~200米/分)。而淬火钢和不锈钢的切削,需要选择较低的V值。

在加工条件方面:

粗加工时,应选择较低的V值;精加工时,V值则设为较高。若机床、工件、刀具的刚性系统较差,应选择较低的V。若数控程序中的S代表每分钟主轴转数,则需根据工件直径和切削线速度V来计算S:S(主轴转数/分)=V(切削线速度)×1000÷(3.1416×工件直径)。若数控程序采用恒线速控制,那么S可直接使用切削线速度V。

进刀量(走刀量)

进刀量F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工件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在精加工时,由于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走刀量应取较小值,通常在0.06~0.12mm/主轴每转之间。而在粗加工时,走刀量可适当增大。还需考虑刀具强度、机床功率以及工件与刀具的刚性。

数控程序中的进刀量单位可以是mm/分或mm/主轴每转。若使用mm/分的单位,可通过公式进行转换:每分钟进刀量=每转进刀量×主轴每分钟转数。

吃刀深度(切削深度)

在精加工过程中,吃刀深度一般应控制在0.5半径值以下。而在粗加工时,吃刀深度需根据工件、刀具、机床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例如,对于小型车床加工45号钢时,其切刀的半径方向切削深度通常不超过5mm。

同时需要注意,若车床主轴采用变频调速方式且转速较低(低于100~200转/分),电机输出功率将显著降低,此时吃刀深度及进刀量需相应减小。


切削三要素是什么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