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深探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教学部之大学语文教学实践
依托学生专业特点,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巧妙地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根植于教学中。团队深度挖掘大学语文课程与专业教育的内在联系,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创学方法和丰富教学资源,力求实现课程的完美融合。
针对学校各专业特色,大学语文团队精心筛选教材,探寻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寻找与专业课程的交汇点,以文化视角引导学生认知专业知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学习水平的提升。学生则依托专业知识,选择符合文学作品情感和意境的画面,进行舞蹈编排、演唱、演讲以及美术创作等,使专业学习和大学语文课程相得益彰。
例如,牛春雨老师以音乐表演专业为切入点,精心设计研讨话题和课堂教学情境。学生课后搜料,分组讨论,根据个人特长选择活动任务。他们结合课程内容,编排音乐表演节目,并在期末进行汇报演出,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文化艺术作品。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职业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自信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恰逢诞辰日,师生共同诵读《咏梅》,共同感受无产家的豪情壮志。
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学语文教研室利用醉翁亭、吴敬梓纪念馆等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带领学生前往南京太仆寺实地参观学习。通过文字、图表、出土文物等多种展示方式,学生深刻体验了古代马政制度的变迁与发展。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实现了专业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
教研室还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录制课程资源,编写红色故事读本等,致力于打造《大学语文》精品课程。孙景芳领衔的团队还进行了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课题研究,教师参与各类教学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通过集体备课、举办、参加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更师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