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某日,值班之时,我同警卫师傅老何在单位值班室内观看电视。老何顺手播放了电视剧《红楼梦》,问及我是否需要换台,我答曰,看看吧。我们恰好看到“黛玉葬花”的精彩片段。老何谈及,若是此姑娘愿嫁入他家,即便彩礼翻倍,他也心满意足。
老何不懂林黛玉之美
老何的确不解林黛玉的韵味,我亦同感。老何的感慨让我回想起鲁迅先生曾在文中提及:“贾府上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遥想昔日,在高中课堂上,语文老师解说:“焦大乃贾府之仆,岂能钟情于的林黛玉?”其意即焦大这般身份的人,择偶时自然不会选择像林黛玉这样的。
透过老何儿媳妇的视角探寻经典背后之深意
老何家居于农村,家中五亩田地,儿媳是其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当儿子远赴外地打工时,家中的重担便落在儿媳身上。她如男子般劳作,无论是浇地还是施肥,皆游刃有余。即便雨天,她也毫不畏惧,深入田间辛勤劳作。
谈及老何儿媳妇的健康与能干,我似乎更能理解鲁迅先生话中的深意。林黛玉身为娇贵的大户千金,对农事一窍不通,只擅长吟诗作画、葬花等雅致之事。加之她体质孱弱,需常服补品,这对于寻常农家而言是无法承受的负担。焦大寻求的伴侣应是体魄、能操持家务的女子,而非林黛玉这般的千金。因此鲁迅所言焦大不爱林妹妹的道理便清晰明了。
寻觅伴侣需寻合适之人
想起梁宏达老师的名言:找对象需找合适的。林黛玉与焦大的出身、年龄、文化背景及精神世界截然不同,二者难以契合。而老何的儿媳,她身体健康、能担当家务重任、能育有子女,对老何家而言是再合适不过的伴侣。若娶一五谷不分、体弱多病的女子,不仅无法分担家务,反而可能因病增加家庭负担。婚姻之成需二人总体情况相契合。家庭出身、文化背景及生活追求皆需匹配,“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即此意也。若双方差异过大,婚后生活恐难以为继,甚至走到离婚的边缘。老何与其儿媳便是最好的例证,二人无论在农田中还是生活中都能默契配合,可谓“门当户对”。反观同事的父母,虽因性格不合和文化差异而矛盾重重,但幸有子女的调解才未离异。而《亮剑》中的李云龙与田雨虽初时看似匹配,但随着剧情发展矛盾重重。主要因双方家庭背景和文化差异过大导致。若双方在选择伴侣前能更深入了解对方,或许可以避免诸多矛盾。总之无论媒妁之言还是自由恋爱在缔结婚姻前都应充分了解对方的家庭情况生活习惯文化背景以及双方家人的意见得到祝福的婚姻往往更加美满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