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臊子面是陕西一带的美食,也被称作北方的打卤面。它的起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并与周文王有关。
据传,在西周初年,有一个位于祁山脚下渭水河畔的村落,村里有一座龙王庙。某日,一位黑衣道士突然出现,将村民们召集到龙王庙前。他声称自己是东海龙王的侍卫,此次前来是为了救村民脱离苦海。但龙王需要一对童女去侍奉,因此要求村民送来。
面对这样的要求,村民们自然不愿答应。黑衣道士则施展魔法,使村民无法移动,同时发大水淹没了村子,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在百姓的哀求下,黑衣道士答应在送来童女后停止魔法和洪水。
周文王姬昌在打猎时路过此地,感受到妖气后决定帮助百姓除去祸害。他布置士兵埋附近林中,自己进入龙王庙。见到黑衣道士后,周文王发现其化身为蛟龙,随即被埋伏的士兵射下。
蛟龙死后,百姓们纷纷,表示要抽筋扒皮吃肉以解心头之恨。周文王便命人将蛟龙煮熟后分给百姓食用。由于人太多,肉不够分,姬昌便让人将龙肉剁碎拌入面中。百姓食用后赞不绝口,觉得这是前所未有的美味。
由于龙肉未煮熟前有膻腥味,百姓称之为臊子,将这种面命名为臊子面。后来没有龙肉时,百姓开始用驴肉代替,因此有了“天上龙肉,地上驴肉”的说法。即使如今臊子演变为用猪肉制作,臊子面仍然是人们喜爱的一道美食,与打卤面相辅相成,传承至今。
